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正文

用教育质量评估认证 为医学院校教育“把脉看病”

国际教育信息网 2020-10-18

  9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做出部署;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如何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将邀请医学院校知名管理者、学者分享他们的经验、思考与建议。本次分享学者 为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

  刘玉村

  目前,我国医师队伍的教育培养水平和结构,与人民群众日渐走高的健康需求已不相匹配。国家提出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这需要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设计招生规模和层次结构。同时,国家更应该在出校门后的就业阶段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为医学生打开一个“春光灿烂”的职业之门。

  临床医学扩招

  应重在优质教育资源扩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医生的培养,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的医生数量快速上升,但医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培养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直存在。

  从我国现有医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看,仍有相当比例的医生没有接受过本科教育。历史上,这些大专、中专学历的医生,在不同时期为保障城乡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与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医生,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存在现实差距。从医学人才分布的现实情况看,优秀医生主要集中在城市医院,甚至集中在几个大型城市的医院。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医师队伍的教育培养水平和结构与人民群众日渐走高的健康需求已不相匹配。这是加快我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

  未来,我国将原则上停止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的招生,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缩减临床、中医招生规模过大的医学院校招生计划。尽管目前部分中职、高职院校教育办得还不错,但通过改革逐步提高医学学历教育招生层级、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势在必行。

  我国将把执业医师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作为评价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通过率连续3年低于50%的高校予以减招。这恰恰说明了国家缩减规模过大医学院校招生计划的重要性。

  扩大临床医学招生规模,一定是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教学能力跟不上的院校招生规模过大是对国家资源和人才的浪费,也是对医学生的不负责任。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硬指标,严把出口关,就是提醒相关高校负责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责任,必须注重医学教育的过程和质量。

  职业生涯前景

  是决定医生能否坚守的根本

  国家提出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紧缺人才倾斜,大幅扩大麻醉、重症、感染、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

  我们紧缺学科、紧缺人才的缺口到底有多大?人才培养规模要扩大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需要国家权威部门拿出具体的量化数据。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深化医改的有序推进,人才培养已经到了拿出完备顶层设计的阶段。

  针对人才紧缺学科,现有医师结构和数量,门诊、住院、手术等每年的医疗业务量,区域内相关学科医疗服务的需求量,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得出相对精确的数字,从而设计招生规模和层次结构。

  麻醉、感染、重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学科建设的短板。补强这些短板,不能只是“仰望”国家政策,更需要得到医院“脚踏实地”的支持。

  学科发展绝不能唯经济效益是取,一个地区、国家需要发展什么学科,医院管理者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保持一定的眼界和格局。

  在编制名额、人员待遇等方面,医院应主动向紧缺学科倾斜支持。北大医院有着非常“整齐完备”的麻醉科,“全国最大”的儿科,这与医院多年来坚持学科发展和建设密不可分。

  公共卫生学科涵盖的内容很宽泛,包括环境卫生、流行病学、卫生政策等方向。目前,即使医学专业人员的公共卫生概念也已不甚清晰,这也在一个侧面说明了公共卫生学科的弱化。国内公共卫生学院的数量并不少,但有些院校教育已经走偏了,忽视了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

  无论是临床紧缺学科还是公共卫生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除了在“入门”的院校教育阶段扩大招生规模、严把教学质量,国家更应该在“出门”的就业阶段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自己的职业生涯“春光灿烂”还是“凄风苦雨”,是决定医学人才毕业后能否坚守行业的根本因素。

  用教育质量评估认证

  为医学院校教育“把脉看病”

  以课题研究为支撑起步,我国的医学教育认证工作可以追溯到2002年。2008年,教育部成立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并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立秘书处。2017年,工作委员会颁布《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关注全球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对医学教育提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为医学院校的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组建了包括200多位国内专家、20多位国际专家的专家库。每次现场考察会选择5~9名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组成考察小组,着眼于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对院校进行现场考察,在考察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形成认证报告。

  自2018年启动机构认定申请工作以来,截至2019年底,工作委员会共完成了106所院校专业认证的现场考察和36所院校的前期考察,占全部应认证院校的88.5%。

  今年6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的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是保证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但此前并非一项硬性要求。此次国家明确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评估认证制度,并将认证结果与招生资格挂钩,必将加快我国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标签
今日推荐
对于这个19岁保送北大的阳光漂亮女
对于这个19岁保送北大的阳光漂亮女

能考入一所知名高校是很...[详细]

独家专栏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