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改制的消息,我们不难发现改为“5+4”模式其并不容易,而且也没有很强的实践性。
文/
“学习是一个过程,但同样也是一段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同时也是为了日后的发展。”
中国的父母们之所以如此在意孩子的学习,其实也正是明白学习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正所谓‘父母之爱子,为其计长远’。
因为这种态度,大家对于和孩子学习相关的任何一点微小变化总是非常敏感的。从挑选学校到老师日常如何管理孩子,从课内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再到课外给孩子专门报的兴趣班。
如何教育好中小学生,怎样让他们在保持正向的心理状态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些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
如今网络上出现了有很多消息,都是关于中小学改变学制的说法,这件事立刻就引发了父母们的注意。
中小学学制将从“6+3”改为“5+4”
在我国,中小学一般都秉持着“6+3”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这种规则执行了十几年之后,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已经适应了这种节奏。不过,针对这种“6+3”学制的设计,也有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的分歧点在于,有些教育人士认为小学阶段内孩子学习的内容非常简单,但到了初中之后学业难度就会陡然间有所提升。
这也导致了很多孩子小中衔接出现不良,因此引发后续的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减退等各种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压缩小学学制,将孩子在初中学习的时间延长,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适应学业变化。
近年来,这种呼声变得越来越高,难怪网上很多消息称从今年的9月1号开始,教育部就会将学制从原有的“6+3”改为“5+4”。
教育部做出回应
针对这个越吵越热的消息,教育部也反应迅速的给出回应:该消息不属实。教育部目前无相关政策出台。
看到这样的回复,不少父母和学校、老师悬着的心也回到了肚子里。毕竟想要改变学制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学制改变会影响家庭原本围绕孩子的各项规划,而对于学校来说,学制改变则意味着教学预案的全方位变化,这对于已经习惯原有学制的老师而言是一项压力巨大的转折。
其实只要仔细地去思考关于中小学改制的消息,我们不难发现改为“5+4”模式其并不容易,而且也没有很强的实践性。
从儿童的心理发育机制来看,教育部之所以规定小学六年的学制,其实是顺应了儿童大脑发育的生理时间。
若是让年纪尚小的孩子过早地接触初中阶段那些过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训练,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到能够真正的理解这些概念,反而会造成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各种学业困扰。而这,并不是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弥补的。
中小学生若想提高成绩,还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为何有些家长和教育人士呼吁中小学改制?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希望通过这种办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家长,因为受到了各种早教和培训机构所发布的‘知识’的洗礼,总有一种焦虑感,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赶早不赶晚’,尽可能早地就让孩子进入到之后的学习阶段进行适应,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孩子的能力,让他/她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但实际上,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其自然规律,就以抽象逻辑思维来说,虽然早在孩子10个月的年纪就开始有所发展,但早期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将具体物件的加减乘除转变为抽象的数字加减乘除)和初中阶段直接基于概念上进行计算的能力(比如计在概率的概念之上进行再次计算)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过早的让大脑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进行后者,正是揠苗助长的行为。想要真的提升中小学孩子的成绩,最有效的办法依然是:
1、 从小学入学阶段开始就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在家庭中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3、 着重培养孩子感兴趣、有能力的长处,并通过鼓励的方式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
林老师寄语
其实中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与高中相比并不算很多,因此家长的主要工作是提升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信。
这两点发育充分的孩子,就算中小学的学习成绩不能名列前茅,但因为其自身有学习的兴趣和冲劲,到了高中这种需要更多自主学习能力的阶段也会脱颖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