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治贫必治愚。”
“扶贫先扶智,治贫必治愚。”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凉山州喜德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网络扶贫深度行”活动,全面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
在喜德县光明镇光荣村,当地最大的建筑正是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从航拍视角看,学校在巍峨肃穆的大山环绕下,砖红雪白相间的墙体和充满绿意的操场更显耀眼。
AI科技成为“新助教”
“你很难想象吧,我们这个穷地方肯投资1.25个亿建一所占地80亩的小学,拿出去和北上广比我们都是硬气的!”
马海克启是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校长,跟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交流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要夸上一番校园的硬件设施条件。据了解,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打造纯粹靠“众筹”,除香港言爱基金援建1000万元以外,其余资金都是由中央、省州专项配套和地方一点一点攒出来的。马海克启对此充满感恩,但还是补了一句,“学校建成之后,捐什么都不如捐老师。”
在贫困地区办教育,最难的是引进优质师资,还要留得住。走进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教学楼,你能看到各种录播教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室、音乐室配套齐全,还有智慧办公投屏设备和触屏式黑板,室内WIFI也全覆盖。得益于信息化时代的红利,校方携手松果公益将天猫精灵的AI课堂带进了大山。在“人人都是艺术家”AI美术课上,公益志愿者赵小黎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愈发感受到科技的影响力,“山里的孩子其实对色彩的敏感度也是非常强的,AI课堂能给他们的启蒙资源远远多过我们老师能给的,老师也许只能陪他们一个月甚至一周,但技术手段的更新能一直带领他们走到更远的世界。”
留守儿童要尤为关爱
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目前有2600名学生,这里百分之九十八是留守儿童,近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比如六年级三班的沙马阿机,爸妈常年在外务工,周末回家也就只有和20岁的姐姐一起住;五年级一班的吉克伍加情况也类似,她还需要在课余时间照顾腿脚不便的奶奶。校长马海克启坦言,由于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这些孩子以前的行为习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学校的校训专门明确了一句话“好习惯,好人生”,并把它巧妙地融入进了校徽当中。“我们的校徽设计既是一个盾牌,又像一个钢笔尖,寓意就是学校会成为学生和家长的坚强后盾,而好习惯和好人生需要学生们自己亲手书写。”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要走过五个楼层,其实每一层楼都是一个阶段的考验,有对规则意识的考验,有对学习意识的考验,也有对人生态度的考验。马海克启希望,当学生在完成所有挑战之后,回首来路依然能心怀感恩,感恩于社会为他们创造的机会,这才算真正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