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前正文
了解家长,了解孩子,大家才能真正的“家校合作”。
女儿进入小学后,我就特别清楚地认识到,她和我小时候不一样,绝对不是老师眼里那个乖巧的孩子,不像我当年那样学习成绩好,而且还特别懂事。
她成绩中不溜秋,整天“傻乐傻乐“的,很多小学生会在乎的荣誉,她看得挺淡的,那些课代表啊、班干部啊,同学们选她了,她也挺开心,但完全没有那种“非要做到”的劲头。
以前和大家提过,我人生的第三次成长,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这道坎我其实已经跨过去了。
相信很多关注我的读者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承认普通和躺平,真的还是不同的。
比如,我在和老师的沟通上,就一直不是个“躺平”的家长。我一直相信,学校是个延续的家庭,所以我需要更多地和老师们接触,了解家长,了解孩子,大家才能真正的“家校合作”。
孩子不出色,甚至在班里还常“出点问题、惹点事”,老师就可能总来找家长告状,家长群里、私信里、还有放学接娃的时候,老师都可能突然点名批评。
这真是很让人烦恼的事,说多了,自己都怀疑自己家娃到底行不行,是不是太差了。
那今天想跟“普娃”的父母们聊聊,有一个办法能让娃“积极主动地进步”,还能让老师对娃的态度更好,更积极,少来告状吐槽——这个方法就是,家长主动去找老师,向老师夸奖自己的孩子。
图片来源:《放牛班的春天》↓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也许明白了我的用意,孩子都需要关注,而得到他们在意的人(比如家长、老师等)的正向关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激励孩子的方式。
但道理都懂,操作起来肯定有难度,毕竟“主动”夸自己人,这件事听上去挺别扭,而且稍微做得不好,也容易让老师觉得咱们家长不够客观。
所以,“怎么夸”就很关键了,我有两个原则。
01
达不到标准,夸过程
小D幼儿园就有手工作品,讲真,按照小D当时的能力,根本做不到她们幼儿园晒出来的优秀作品(虽然不少朋友会吐槽,那都是拼爹妈)。
我当时也有抱怨,但后来换位思考,手工作业的核心是鼓励父母和孩子有高质量互动,结果好的一定是能最直观让老师感受到“育儿诚意”,因为老师看不到我们和孩子在家互动的过程。
我那时就经常会在小D的手工作品里放上一张小卡片,有时是分享小D创作的想法,有时是分享我们互动一起做的时候的小花絮。
这个“多做一步的自卖自夸”,不仅让老师看到了孩子努力的过程,也看到了家长陪伴过程的用心,这是很多老师都欢迎也非常喜欢的方式。
也许还会有人说,我们老师肯定不吃这套的,他们要业绩,就希望家长替孩子做,做得漂亮。我爸爸曾经是小学老师,这样的情况我从小就听闻过,的确是有的。
但对我来说,我不想改变环境,而是在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后来小D上小学了,第一学期频繁被老师在微信群里圈,直接晒女儿“狗爬”的字。
但我仍然坚持“夸”,我主动和老师沟通,小D目前的情况,我们家庭制定的计划,时不时发“进步”的对比照给语文老师看。
这样的夸,不仅让我这个刚刚当小学生的妈妈心态稳住了,而且语文老师也发生了转变,到后半学期的时候,小D的字仍然不是班级里写得最好的,但老师会主动表扬小D的进步、坚持和努力。
这是在帮助父母也是在帮助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都说,结果重要,过程也重要,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和老师难免也会忘记。
那我们的“主动夸”,就是让成人都能看到孩子的不容易,只有被看到的孩子,才能被赋能。
02
无法打分的,主动夸
进入学校后,孩子大部分的发展都是用“分数”衡量的,这一点作为父母的我,完全理解,毕竟这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
但我始终持一个观点,父母要做孩子的外部调节器,学校没有的/忽略的,家庭要补足。因此,我也会主动和老师去夸小D身上那些“无法被打分”的品质。
我和小D一直保持着睡前聊天的习惯,她也会和我分享学校发生的事情。比如前不久,她告诉我,老师表扬她,语文默写满分。
这个就是很典型的“可以被打分”的项目,那我就会顺着这个结果和她聊:你什么感受?你自己最自豪的是什么?有没有不舒服/沮丧的部分?(围绕孩子自己的感受聊)。
于是,我就了解到,满分的确让小D高兴,但更让她高兴的反而是,之前好几次她默写出错,老师和同学对她的鼓励;还有她想了很多办法,让总是出错的那几个字写对了(想象法啊、关联法啊等等)。
我当时就告诉小D,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好,别人对我们的帮助,等以后别人也需要这样的帮助时,我们也要毫不吝啬地给予,让爱流动起来,我们的幸福感就会更高。
然后我又大大地表扬了小D的学习策略,总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一味用老方法不断去做,有时候就有点“傻”,这就好像在错误的跑道上跑,看着很累,但却离结果越来越远。
你发现错了,自己能想办法找新方法,这比默写满分更棒!
之后,我就主动向老师夸,不是关于小D默写满分,而是她提到的“感恩”和“学习方法”的这两点。
这就是帮助家长,也是在帮助老师,用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孩子,这样的“主动夸”,也是让我们家长的教育观传递给老师。
当老师和家长都清楚,我们养育孩子的重点不仅仅是成绩时,也许“家校合一”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
03
欣赏视角,而不是问题视角看孩子
幼儿园/小学就是个分水岭,很多父母从“自己的娃好可爱啊”,变成了“看看别人家的娃”。
有了“别人“的对比后,我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经常就是指出孩子的问题,却少了很多鼓励和夸奖。
今天提到的要对老师“主动夸”,不仅仅是个沟通方法,其实也是个育儿的底层心态。
那就是,不管孩子多大,我们都要用欣赏视角而不是问题视角看孩子。
当我们可以养成主动向老师夸自己的孩子时,我们也就拥有了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更加平和的心态。
这一点随着孩子越长大越重要,因为我们时刻要知道,进入班级,走上社会,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
好的家庭教育并不是拼尽全力养出一个时刻“第一”的孩子,而是真的可以给到孩子勇气唱出那句心声,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