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小学正文
建议小学教育缩短到5年,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的这一提议引发热烈讨论,一度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前列。过去十年来,一直有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提出缩短学制的建议,每次都引发舆论关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去年1月接受界面教育专访时表示,当前教改政策尚不完整,中国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考试社会的内卷,必须尽快对教育制度进行系统改革,普及高中,推行十年制义务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于2021年两会上也建议,“推行十年义务教育,小学学制缩短为5年,初中3年,高中缩短为2年。”
贺丹之所以建议缩短基础教育年限,主要是为了缓解学业与生育的矛盾。
目前,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的7.6年提高到2015年的9.1年。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从1978年恢复高考时的85.6万扩张到2019年的3031.5万。
毕业难、就业难、特大城市的落户难等因素影响下,传统的“成家立业”已经转变为“先立业后成家”,女性结婚年龄不断推迟。
贺丹表示,医学上认为30岁之前是女性的最佳生育时期,本科、研究生毕业大约在22岁、25岁左右,即使毕业就结婚,考虑到两年左右的初婚初育间隔,意味着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处于最佳生育时期的年限仅有六年和三年。
婚姻推迟还带来高龄生育风险,不利于母婴健康,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还会降低生育二孩及多孩的可能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称,社会舆论支持缩短学制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基础教育应试化,“初二就上完初三的课,高二上完高三的课,部分舆论认为可以通过压缩学制,减轻学生负担,快速出人才。”
二是中国进入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缩短学制可以应对劳动力短缺。
早在2016年,教育部在对相关提案的答复函中明确表示,“目前缩短学制尚缺乏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缺乏国际上主要国家变革为参照,改革时机还不够成熟。”
教育部表示,学制变化受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极为明显,当强调发展速度、快出人才,或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时,一般会有缩短学制的要求;当强调教育质量、增加教育内容,或社会就业压力较大时,一般会有延长学制的要求。
“制定中小学学制最应强调的首要因素是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但却往往被忽视。”教育部在上述答复函中称。
从全世界范围看,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学制基本为12年左右。如美国、日本、法国、印度为12年制,德国、英国为13年制,俄罗斯为11年制。
教育部表示,中小学学制涉及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与高等教育知识体系衔接、教师编制、人口变动以及劳动用工等多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调整,需要全面的科学研究和论证。
此外,中小学教育周期长,需要相对稳定的制度环境,学制改革要谨慎而行。从历史经验看,每次学制变动都必然引起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等系统变动,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带来较大冲击。
“关于缩短学制的讨论,我们研究院内部也做过大量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界面教育,当前实行的633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最早于1922年建立。当时蔡元培、胡适、陶行知等人做过大量调研,并对比日本、德国、美国的学制,基于对未成年人发展阶段性的深入研究而确定的。
“儿童生理发育和成长发展的阶段性认知,是决定当前学制的主要因素,婚育等最多只能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在储朝晖看来,“即使更改了学制,生育问题也难以一时半会解决。”
储朝晖认为,义务教育是国家规定的带有强制性的教育,其有设置的课程标准。此外还涉及到对义务教育概念的理解,它是包括义务教育法在内的一整个体系,所以考虑问题不能过于简单。
教育部2022年数据显示,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剩下4.5%的孩子,在学校难以找到归属感,不适应才离开的。”储朝晖对界面教育称,如果将高中也纳入义务教育,可能就造成更多的不适。
熊丙奇也认为,如果基础教育的应试化倾向不变,缩短学制只会导致学生的负担加重,提供给学生的基础教育更不完整,基础教育不能只是学科知识教育,而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做到“五育并举”,不可能用九年就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人生发展基础。
“如果不能推进社会转向能力社会,哪怕缩短学制,也不可能让人才快速进入社会。”熊丙奇称,为了获得更高学历,高中毕业后,学生还会复读,读完本科后会考研。只有建立能力社会,才会遏制学历高消费。防止为追求高学历而产生的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